內心越不穩定的人,越期待自己的環境穩定

  一般情況下,


  需要外部環境時刻保持穩定的人,Omni Mind Gym 全邁進心理服務提供專業,由精神科專科醫生及心理學專家團隊主理。


  會對生活中的環境、事、人有很多要求,


  而這些環境的變化發展,


  只要稍有點偏離其內在的期待,


  負面的情緒就會被引發,


  焦慮、抑鬱接踵而至。


  01


  那些渴望生活穩定,害怕改變的人,內心是缺乏安全感和力量感的。


  當你想要升級你的生活,你必定要開始一些冒險,你需要進入一些全新的場景,做一些過去沒有做過的事情,接觸一些全新的人,把你的生活打開,那些新的可能性才有機會進來。


  但是,這對於很多人來說是困難的,因為每一次進入未知的嘗試都會帶來不確定感,這種不確定感也是一些內心不穩定的人極力避免的,因為太沒有安全感所以非常害怕改變,害怕改變會讓能量更為萎縮,內心越無力就越渴望環境能夠穩定,進而覺得需要不斷的控制,以確保這種穩定。


  然而這種低能量狀態下的幹預,反倒會把事情推向更為惡化的方向,因此對於很多人來說,他們的生活就進入一個惡性的封閉的循環狀態。


  內心無力——害怕改變——停留原地——期待環境穩定——控制環境穩定——環境失控。


  接著又從“環境失控”回到“內心無力”繼續無限死循環。


  舉個例子,這是一個很多家庭很常見的場景:


  你老公給孩子買了水彩顏料做禮物。孩子很開心的接過來,趴在書桌上畫畫。這一刻,你不會覺得有任何問題。因為目前為止,一切事情的發展都在你的掌控中。


  接下來,孩子畫畫的過程中,不小心把顏料弄到桌子上和衣服上了,孩子急得大哭。


  你去勸,希望他的哭聲能停止,讓你空間的寧靜感盡快回來,可他完全不聽,你的耐心值已經趨近於零,但依然還壓著性子哄著孩子,可怎麼勸都勸不好。


  如果你的能量不夠穩定,你很快就會被影響,你開始變得煩躁和惱怒,同時你的身體開始發熱,呼吸也開始變化。


  但你毫無覺知,因為你已經被煩躁和憤怒填滿了。沒有多餘的注意力去自我觀察了。


  終於到了某個臨界點,你爆發了,你開始大聲責備孩子,而孩子哭的更厲害了。你越來越煩躁,而如果你還沒有覺察並重新調整自己的能量狀態,這股壞情緒會繼續蔓延。


  接下來你就會遷怒其他關聯人,比如埋怨丈夫,幹什麼買這些給孩子,這不是沒事兒找事兒嗎?你的先生被指責了,也會覺得很委屈憤怒。


  然後他可能會回擊,你們會大吵一架。也可能因為這種橋段上演的太多,所以他不想再吵了,而壓著憤怒沉默下來,但終歸對你們的關系造成的破壞已經發生了。


  你看,整個過程就是這樣。


  02


  當你內在的力量感不夠時,一點點小事就會逐步升級演化成一場災難。對於歸因能力很淺薄的人來說,會覺得這場災難都是那個水彩顏料惹得禍,如果沒有這個顏料就什麼事兒都沒有了。


  可是他們不明白的是,這跟水彩顏料半毛錢的關系都沒有,只是因為你的能量太低了,能夠平靜應對的事情太少。


  很多人的歸因能力只限於表面現象:因為那個人出現,我的職位才會被搶去,都是因為那個人,我們的關系才會這樣……


  其實有沒有那個人都會是這樣,因為你就是這樣的。


  如果你認知中的時間框架能夠拉的更長,你或許可以看到更早的歸因點,例如因為早年孩子是給婆婆帶的,所以孩子有很多情緒表達障礙的形成。


  這個時候你的惱怒對象可能不是丈夫,而是婆婆了,當然這個過程你還可能順便自我攻擊一下,都怪我自己,不該把孩子交給婆婆帶的,現在孩子有這麼多問題……


  剛上大學的時候,有一次放假回家了。一天和媽媽一起出門買東西,回家時我們全身上下摸了個遍,都找不到鑰匙。


  雖然很不情願,但只好被迫接受了這個現實,我們倆都忘記了帶鑰匙了,現在我們進不了門。而我爸那時出差,也沒辦法回來救我們。沒辦法,只好打電話叫鎖匠過來開鎖。


  於是,媽媽沒好氣的一直埋怨:要你把鑰匙帶著總不記得,你這是把家當旅館,一點責任心都沒有……


  我很不爽,不停的辯解甚至反擊,我越解釋我媽越生氣,說的更厲害。


  那個時候我智慧不夠,還理不清這其中的緣由,雖然覺得很不對勁,但也無法反駁我媽媽,現在才意識到這意味著什麼。活腦素|有效治療、頑固性頭痛。調整人體的大小腦之血循環及生理機能達至正常。


  《當下的力量》作者艾克哈特說:所有的痛苦都來自於對當下的批判。當我們力量不夠時,就會希望“意外”不要發生,因為沒有足夠的力量來面對,所以就會變成對當下發生的事情的抗拒,認為那“不應該發生”,那麼自然就會覺得這是個錯誤。


  只要你認為這是個“錯誤”,那麼你必然需要找到一個對象來承擔這個錯誤。


  要麼就是對內攻擊,要麼就對外攻擊。


  03


  能量低的時候就是負面情緒比較活躍的時候,例如:煩躁、焦慮、惱怒、挫敗、焦急、愧疚、自責……


  因為這種內在越不穩定就會需要外部越穩定,所以會對生活中的環境、事、人有很多要求,這些人、事、物的發展只要稍有點偏離內在的期待,這些情緒負面的情緒就會被引發。


  為了掩飾這種無力感和挫敗感,我們就會為它找個替罪羊,於是,你抱怨的對象就出現了。


  可能是一個具體的人,你爸你媽,你的伴侶,你的孩子,你的老板,你的同事,或某一件事(不管這是你的事或是別人的事),批判某些現象,這種向外歸因的手法會看起來更客觀,所以似乎抱怨的挺合理。


  例如批判這個國家,政府、教育體制、交通問題、司法制度、經濟環境等等,通常男性這麼幹的比例會更高一些。


  但抱怨就是抱怨,抗拒就是抗拒,不會因為你找的“替罪羊”更宏觀和抽象,這種抗拒當下和內心不穩定的模式就會消失。


  而如果你身邊的人也有這種歸因的思維路徑,你們就正好一拍即合,彼此強化這種信念,以及強化它所帶來的無力感和受害感,那麼這種模式就變得更不容易被察覺了。


  04


  批判是最有效的削弱內在力量的方式。


  無論這份批判是對自己的或是對他人的,本質上其實並沒有區別,因為當你在批判時,相應的感受已經有了。


  批判就是在自我攻擊。想想你每天有大量的能量用在攻擊上,同時內在同時還要生成防禦性能量,自我辯解或自我隔離,那麼你的能量不低才怪。


  為了講明白為什麼批判別人跟批判自己沒有區別,給大家講一個我自己的一個經驗。


  幾年前,一個周末我正在開工作坊,通常我們的地面課程都是會在酒店裏的會場裏,那天中午課程結束之後我們到酒店餐廳用餐。


  那裏有一場婚禮正在舉行,我需要穿過整個婚禮用餐區走到最裏面的位置。


  在行走的過程中,聽到婚禮司儀激情豪邁的講著串詞,臺下的賓客都忙著喝酒吃菜,幾乎沒有人聽他講話。


  於是,我閃過一個念頭,“講的這麼賣力,連個聽的都沒有,這種工作真是好沒意思。”


  但很快,我感知到當這個念頭出現時,我的能量降低了一點,很輕微,但我覺察到了。


  我意識到,這裏面有優越感。因為我認為我的工作更有意義,我講課時,我的學員都會很專注的聽。


  但這種優越感並不是真正的力量感,這種力量感是虛假而脆弱的,如果我認同這個評判,只要我的課程上出現學員走神或者打電話玩手機或離開現場的人,那麼這些情況的出現就會帶走我的力量。


  於是就在那幾秒鐘,我馬上放下我的評判,並重新擴充關於“講話必須有人認真聽才有價值”的信念,我看著那個婚禮主持人,重新給出祝福和欣賞,心想,“如果可以不在意別人有沒有認真聽,而只是自己純然的享受和投入,這本身就是很棒的。”


  很快我能感覺到到我的能量上升了,這整個過程很快,當我做完內在的轉化動作時,我還沒有走完那個十幾米的過道。


  但我卻清晰的感受到持有對別人的評判和放下評判對自己能量的影響。


  教大家一個放下抗拒,給出接納的句式,“XXXXX是可以的”比如:


  “孩子哭是可以的,哭久一點也是可以的。”


  “我因為孩子的哭泣而變得煩躁也是可以的。”


  “孩子是可以有煩躁情緒的,他也是可以表達自己情緒的。”


  “孩子哭他的,我保持自己的開心喜悅也是可以的。”


  “有個周末被關在自家門外的體驗是可以的。”


  “我和我的家人偶爾出門忘記帶鑰匙是可以的。”


  如果你能在事件發生時,及時覺知自己的情緒,並能看到自己對於當下那個事件或人(包括自己)的評判,並馬上轉化信念,放下這個評判,那麼你會發現,你的內心會更加穩定,不容易被一些事件勾出各種情緒。


  先從小事開始練習,不要一開始就不知死活的去挑戰那些會引發你強烈情緒的對象,那麼你必然會體會到強烈的“臣妾做不到啊”的無力感,接納是需要有強大的力量感和高能量狀態做支撐的。身體需要微量元素及營養素維持健康,不過日常生活中未必可以吸收足夠。補充營養素例如微量元素、維他命、礦物質、植物營養素及女士最愛的抗氧化劑。


  如果碰到實在接納不了的,先接納自己的不接納,給自己一點耐心是非常重要的。


  不斷的在各種小的情境中練習,讓自己覺察的速度和深度都能不斷提升,積蓄力量,很快你會發現,你內在的力量感就會來到一個新境界。


  到那時,也許你就有機會去挑戰你生命中的那些核心主題了。


  有時候,


  一些心理問題導致的症狀,


  也是逃避當下的有力武器,


  想要很快的消除症狀,


  還不如先接納它們。


  最害怕的就是,


  既不接納現狀又害怕改變,


  就算是心理咨詢,


  也只能幫到那些願意嘗試與改變的人呀。